2019-10-2810:16
來源: 冷凍食品網 發布者:編輯10月20日,多科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舉辦了以“創新技術賦能食品工業”為主題的論壇,100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歡聚一堂,就科技創新、人工智能、食品安全、未來生活等話題進行分享和探討。
本次論壇邀請到的重量級嘉賓,是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科技委員會副主任、科技部高新司信息與空間處處長、經濟學家尉遲堅先生。他以《價值魔方—E立體經濟》為題,向與會者立體展現了未來食品發展的趨勢,以及食品工業的大致走向,要求大家堅守初心把好食品安全關,延展食品創新鏈,為人類發展謀福創效。
江蘇省常熟市虞山高新區黨工委委員鄒捷,在致辭中對多科智能在近2年來的成長進步,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表示多科能在經濟情勢不算樂觀且高度競爭的食品檢測行業走出新路,逆勢成長,主要有三點,
其一是選對了行業。當前食品安全大于天,用智能檢測的方式保證食品安全,是企業贏取市場信任度美譽度的基本要求。
其二是選對了地方。常熟是一個對創業者心懷尊敬的地方,用最真誠的態度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用最溫暖的行動優化園區的營商環境。
其三是創始人洪堅先生本人的素養。這里面有堅定、堅韌和堅持,以及對市場準確的判斷和對質量嚴苛的堅持。
下面,一起來看下與會嘉賓們的精彩發言。
有了高科技
食品企業有了哪些驚人改變?
多科董事長 洪堅
以“創新技術賦能食品工業”為主題的論壇,還得到了國內智能與芯片行業頂級專家以及工信部、全國中小企業協會領導與專家的大力支持。
“最困難的事情都有最簡單的辦法?!倍嗫葡M麉R集行業內外資源,打造能夠實現顛覆式創新的環境。按照“唯一不變的是變化”,多科愿意成為“創新技術賦能食品行業的搬運工和服務員。
青島明月海祥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袁文濤
明月海祥是一家生產營養食品的專業公司,主要生產面向成人的營養休閑食品和面向嬰幼兒的米類輔食。從五六年前的不被接受,到現在的訂單供不應求,特色食品逐漸成為消費者的“心頭好”。
創新科技、食品工業智能化,給食品企業發展帶來了顛覆性革命,讓生產、包裝、檢驗等一些列環節變的輕松、安全。但從特色食品的生產實踐來看,食品原料端的檢測仍需提高產品設備智能化程度,只有這樣,才能切實讓企業降成本、保質量、謀發展。
成都美好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設備經理 呂寧
肉類食品的加工涉及原料、金屬檢測、絞肉、肉糜制備、灌裝、殺菌、包裝等眾多環節,新技術設備應用可以提效節能。原來需要18-20人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僅需3-4人,效率提高四五倍。尤其在凍品加工環節,可以大大縮短加工時間,保證產品菌類不超標。
而且,創新及人工智能化可有效解決企業招工難、人工貴等難題,在更好保證食品安全的同時,大大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同時保證產品的品質和口感,讓市場負面反饋幾乎為零。
對于制造業面對的普遍痛點,華東至正工業自動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丹、蘇州赫行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經理張長洪等均認為,
智能化、自動化、標準化、模塊化是解決食品行業生產痛點的大勢所趨。
雖然生產車間應用“機器人”,對食品企業來說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抓取、測量、分揀等眾多環節,都有了人工智能的身影。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大數據已逐漸成為企業各項決策的重要依據。
蘇州鈞舵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 介黨陽
人工智能要經歷語音智能、視覺智能、肢體智能、類人化這樣一個過程。在食品工業領域,鈞舵系列靈巧手智能化改造項目已經落地,普洱茶茶餅自動化包裝可在茶行應用推廣。
蘇州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高少龍
機器手制作油條、拿取蛋餃月餅手到擒來,人工智能在食品加工和包裝環節,以及面點類、方便面、果蔬、肉類分選搬運環節,應用越來越得心應手。解決異形易損物品搬運等行業難題時,人工智能和傳統人力的優劣勢對比明顯。
科技部高新司信息與空間處處長 尉遲堅
設備制造企業起步快,市場易飽和。助力食品工業發展,需要借助當下互聯網發展,圍繞生產過程,在服務、維修、基礎部件、芯片等環節發力,做專、做深、做精某一領域。
此外,讓客戶做企業的“設計師”,通過客戶實踐反饋,優化改進生產設備,助力食品工業發展。
多科·簡介
多科作為國內食品檢測行業領軍企業之一,這些年專注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可為食品企業提供設計、加工、集成食品生產線等整體解決方案。
公司生產在數字化設備的操控下,真正實現了全程、全產業鏈的高端制造。尤其通過進口數控設備和先進工藝的結合,對產品重量的檢測精度可控制在0.1克,已經形成一個產、研、銷為一體的智造中心。
企業文化:專業——簡單有效;先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精;嚴謹——每時每處,嚴格一致;可靠——讓自己越來越滿意。
30000+
三萬家凍品經銷商5000+
五千家凍品上下游企業10億+
交易額10億